文 / 夏洛克
小前鋒,在這個為人熟知的籃球名詞裡,最佳的詮釋,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見解。
- 該是得分第一的進攻機器?
- 該是串起球隊內外線攻勢的最佳橋樑?
- 該是可以身兼控球和組織能力,減輕後場被包夾時,控衛的壓力和失誤風險的及時救星?
- 即便作為第二攻擊選擇,可以在必要時刻,接替主將,當仁不讓地挺身而出?
- 防守時,作為教練用以箝制對方主力得分手的最佳 defender?
- 快攻時的鋒線箭頭?
- 優異籃板球防衛意識、衝搶意識的籃球員體現?
綜合以上幾點,這麼多年來,我心裡的名字,始終都只有他 --- Scottie Pippen。
1965 年生,來自美國阿肯色州漢堡的平凡孩子。不同於許多當期,甚至當今的一線球星,
在大學三年級之前的 Scottie,並沒有受到多餘的關注,對於美國水平的運動搖籃,
運動能力優異的大有人在,除非有著異於常人的精熟球技,超乎常人的身體素質,
或是難能可貴的媒體、人緣魅力,否則,就有如是眾多學校中,一同上學的一個孩子罷了。
想要像 Lebron James 一樣,在高中時期就名滿天下,除了能力、魅力之外,
還需要一個時機。(適逢 Jordan 退休,NBA 需要一個代之以宣傳招牌的頭號球星。)
大四那年,Pippen 為阿肯色大學出賽,留下平均 23.6 分,10 籃板的成績。
開始,吸引了許多 NBA 球探的注意。
1987 年的選秀會,早已預定要以第一輪第八順位簽下 Pippen 的公牛隊,
被超音速隊給殺出個程咬金,以第五輪的位子選走。
於是,在公牛隊大胖子總管 Jerry Krause 的斡旋下,公牛隊以第八順位籤,
選下 Olden Polynice,隨即,和超音速達成交易,換來了這位未來十年,
公牛王朝的主力要角。
當年 Pippen 之前的選秀分別為:
1. David Robinson (C) --- 聖安東尼奧馬刺隊
2. Armen Gilliam (PF) --- 鳳凰城太陽隊
3. Dennis Hopson (SF) --- 紐澤西籃網隊
4. Reggie Williams (SF) --- 洛杉磯快艇隊
5. Scottie Pippen (SF)
6. Kenny Smith (PG) --- 沙加緬度國王隊
7. Kevin Johnson (PG) --- 克里夫蘭騎士隊
8. Olden Polynice (C)
10. Horace Grant (PF) --- 芝加哥公牛隊
11. Reggie Miller (SG) --- 印第安納溜馬隊
18. Mark Jackson (PG) --- 紐約尼克隊
菜鳥球季的 Pippen 並不是先發,一直到了該年的季後賽,才開始漸漸站穩腳步,
NBA 生涯首年,和三年級的 Jordan 一起闖入了季後賽第二輪落敗。
隔年,球季中,開始站穩球隊先發,平均成績提升至 14.4 分,6.1 籃板,3.5 助攻。
第三年,1989-90 球季,禪師 Phil Jackson 正式接掌芝加哥公牛隊,開始將三角戰術
做為球隊的主流思維。此時,具有優異組織能力的 Scottie 漸漸開始展露才華。
6呎8吋(203 cm),103 Kg,在小前鋒的位置來說,算是標準中的身材。
舉凡:
Lebron James --- 6 呎 8 吋(203 cm),113 kg
Carmelo Anthony --- 6 呎 8 吋(203 cm),104.3 kg
Lamar Odom --- 6 呎 10 吋(208 cm),104.3 kg
Grant Hill --- 6 呎 8 吋(203 cm),102.1 kg
Paul Pierce --- 6 呎 7 吋(201 cm),106.6 kg
Charles Barkley --- 6 呎 6 吋(198 cm),114.3 kg
但真正讓他突出的,是在於展臂達 216 cm ,加上傑出的運動力,
讓許多進攻好手,在對上 Pippen 時,成了最大的夢靨。
防守同樣尺寸以上球員不說,對付矮小的控球後衛等,
Pippen 的防守重心壓得極低,專注,和師承 Michael Jordan 對於進攻動向的觀察,
此外,從旁觀察,對於屬於苦工的防守工作,Pippen 的表現,
都是毫不畏懼肢體碰撞,大膽挑戰帶球者,稍一閃神,快手一撥,
一次又一次的製造攻防轉換的機會,換來快攻分數。
對於控球後衛來說,面前就像一隻章魚擋著你,封鎖你所有的球線。
1991 ~ 1998 年的公牛隊,可以制霸如此之久,我想真正關鍵的原因,
是在於這支團隊裡,有三位均將死守對手,吞噬對手,視為己任的 leader,
而非僅僅是用強大的火力進攻,彌補防守上的失守和失誤。
感染優異的團隊防守,有效分擔的團隊進攻,加上僵局時,史上最可怕的進攻武器。
才造就了 repeat 3 peat 的史詩。
就進攻而論,1993-1994、1994-1995 這兩年 Jordan 跑去打棒球的時間。
Pippen 的平均成績分別是:
-- 22.0 分,8.7 籃板,5.6 助攻,2.9 抄截,0.8 阻攻,49.1% 兩分率,32% 三分率。
-- 21.4 分,8.1 籃板,5.2 助攻,2.9 抄截,1.1 阻攻,48.0% 兩分率,34.5% 三分率。
雖非第一流得分砍將的數據,但是如此全方位地攻守表現,讓人不得為之讚嘆。
在 Jordan 的要求下,Pippen 有著和 Jordan 相似的全面進攻手段,也因為有這一個學藝精湛,
又有高人膽識的隊友輔助下,我想 Jordan 才可以更驚人的表現出可怕的制宰力。
(當然,別忘了視防守如命,搖滾叛逆基因的 Mr.Worm)
就整體來看,時機上,恰恰好和 MJ 同期,成了兩人造就最大功績的原因,
MJ 離開棒球的日子,Scottie 也從這機會,了解更多作為球隊第一領袖的壓力與責任。
歸隊之後,相互瞭解和扶持,共同分擔責任,搭配禪師精闢帶心的帶兵之方,
打造無私而有團隊紀律的冠軍勁旅。
職業生涯看似被 Jordan 掩蓋了大部分光芒。
但是從留下的平均生涯數據:
16.1 分,5.2 助攻,6.4 籃板,2.0 抄截,0.8 阻攻,47.3% 兩分率,32.6 三分率。
每季約 88% 的出賽率。
也為小前鋒身份,做了最好的示範。
翻起公牛的成就,都是一幅孟不離焦,焦不離孟的詮釋,加上優異團隊合作的結晶。
Jordan 不能沒有 Scottie,Scottie 也需要 Jordan 的帶領。
或許,這就是籃球場的天作之合吧。
有幸在我們看來籃球的日子裡,可以有這麼好的合作故事,成為我們運動或生活的典範。
也期盼和祝福每一個人,在人生的路上,也可以有這樣相互提攜扶持的夥伴。
謝謝你們的閱讀,期盼下次的分享 ~
S.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