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夏洛克
季後賽的第一輪,到今天劃下句點了,最終楊敬敏無力帶台啤走向衛冕,
達欣拿下冠軍賽的門票,準備和 4:1 橫掃裕隆的璞園,一較高低。
一支,是熬了多年的昔日 CBA 球隊,在 SBL 甫獲得冠軍肯定,
不穩定、缺乏明顯突破的球隊特色,讓他們很快又走下王座。
另一支,來自昔日宏國傳統,自大陸甲 A 歸來後,從新浪、幼敏,
成為現在穩定東家的璞園建築。
教練席上的劉俊卿、劉義翔都可見昔日的新浪班底。
而現在,是以再興的年輕班底,加上毛加恩、簡浩、林宗慶等好手,
以及本季以隊長身份加盟的 台灣飛人 - 陳信安。
經過幾年的經營,很可惜的,SBL 一直沒有辦法逐年為台灣帶起一股籃球風潮。
在 4-5 月的時節,讓台灣熱愛籃球的人,深深的像為 NBA、MLB 一樣,
有種每年固定時間要為他瘋狂著迷一次的熱血。
是技術上缺乏吸引力嗎?但的確,他們是台灣目前水準技術最高的一群人,
拿 NBA 的技術水準來挑剔,似乎不是好的辯方立場。
然而,我認為,球員受到的責難和批評,已經太多了,
多到可能換成是我們,都有種「做與不做,都是被罵,還必自討苦吃!」的無奈,
做人,還是有基本的人格,希望被別人尊重的。
因此,我認為,從整體的立場來檢討環境,應該是比較公平的論調。
走過不算短的 9 季(當年的 CBA 也才 5 季),其實 SBL 已經不該是以短期為目的,
屬於半職業賽事的聯盟,應該說,在它超過 CBA 的經營期,主事當局就應該正視這個問題,
正名化、體制化,讓台灣職業籃球,可以有一個以後可以賴以依歸的運作模式。
逐年成長、逐年改進,近乎民營化的企業經營,讓整體聯盟制度、能力、形象,逐步到位。
成為具有吸引力的正式組織。
NBA 60 多年的歷史,也不是一簇可及的成就,甚至時至今日,罷工,勞資問題,
還是天天上演,但是,他們知道,有一套方法和處理程序,可以搞定這些問題。
沒有固定的專屬優質場館,沒有讓人信服的執法體系,沒有讓人信賴的組織架構,
沒有讓人折服掏錢的行銷單位。
一切的一切,恍如昨日,
留下的,只有一年有一年,失去的運動員巔峰和年華。
中華隊長 - 台灣飛人,去年亞錦賽起熱血表現讓大家稱為中華隊長的陳信安。
壘神索爾 - 少俠田壘,最近在 BBS 上開始出現的名詞,近年來最佳的全能長人代名詞。
陳信安,1980 年生,至今即將邁向台灣籃球員老將姿態的 32 歲。
- 高中畢業即投入社會組聯賽,即包辦四年的總統盃 MVP,連續五年甲組聯賽的 MVP。
- 被譽為 昔日宏國象當家球星 籃球博士 - 鄭志龍 接班人。
- 1998 年,入選亞青國手。
- 1999, 2000 年獲邀參加 NIKE 美國籃球訓練營,信安選擇為中華隊效力,放棄機會。
- 1999 年高中期間,加入台銀籃球隊參與甲組聯賽。
- 2000 年 7 月,ABA 亞洲籃球聯賽,在姚明頭上灌籃,一灌成名。
- 2000 年加入裕隆籃球隊。
- 2002 年 1 月,前裕隆助理教練陳仕佳協助下,前往 NBDL 莫比爾狂歡者隊,
見習練球三週。
- 2002 7 月,NBA 國王隊球探買利嘉推薦下,參加國王隊季前訓練營。
熱身賽出賽 3 場,10/19 被國王隊移除名單。
國王隊教練一句:「Shawn(信安) 過得了任何人,但任何人也過得了他。」
點出被刷掉主因。
- 2002 年,因參加國王隊測試,被中華籃協判一年國手球監,三場總統盃聯賽禁賽。
- 2003 年,獲 NBA 金塊隊夏季聯盟季前測試,未能留入名單中。
- 2003 年 SBL 首季,帶領裕隆擊退當年極受歡迎,自大陸返回的新浪獅,
獲得首冠&MVP。
- 2004 年,簽約運動經紀公司 SFX,赴美加盟 ABA 橘郡破壞者。
因簽證問題,赴美 3 個月僅出賽一場。
而後破壞者隊倒閉,轉加盟長堤灌籃隊,與前公牛隊 Dennis Rodman 成為隊友。
ABA 成績:13 場,平均 8.1 分。
- 2005 年 3 月,返台參加 SBL 聯賽,冠軍賽摔傷左膝,造成左膝韌帶撕裂。
- 2005 年 6 月,與田壘參加國王隊夏季聯盟季前訓練,以及 Bobby Jackson 訓練營。
- 2005 年,隨中華隊赴內地移訓賽,場管漏水滑倒,左膝韌帶再度撕裂。
- 2005 年 8 月,與東森羚羊隊簽下三年 1500 萬合約,而後破局,
遭封殺,無法參加該年 SBL。
- 2008 年,完成終身大事。
- 2009 年起,加盟大陸甲 A 東莞獵豹。
- 2011 年回台,中華隊賽事後,加入璞園建築籃球隊。( SBL 第 9 季)
2007 年後,信安不受國家隊青睞,2011 年才再重新以隊長身份,加入中華隊。
田壘,1983 年生,迄今 29 歲。
- 1999 年,三民五虎之一,獲得 88 年度 HBL 冠軍。
- 2000 年,HBL 冠軍二連霸,獲第一中鋒、MVP 殊榮。
- 2000 年,獲選中華亞青代表隊。
- 2001 年,獲選入中華男籃代表隊成員。第三屆大阪東亞運銀牌。
3, 4 名排名賽 V.S. 日本,攻下 19 分、22 籃板。
- 2002 年,甲組聯賽籃板王。
- 2003 年,總統盃得分王、籃板王、阻攻王。
- 2004 年,第一屆 SBL 年度 MVP、籃板王、抄截王。
2/28 V.S. 新浪,攻下 23 分、24 籃板。(SBL 首位雙 20 球員)
- 2005 年,第二屆 SBL 年度 MVP、籃板王、最佳五人。
- 2005 年 6 月,與陳信安赴美參加國王隊夏季聯盟季前訓練營。
- 2007 年,帶領達欣獲得隊史 SBL 首冠。
- 2011 年 2 月,SBL 第一位達成生涯 4000 分球員。
- 2011 年 3 月,SBL 第一位達成季後賽生涯 1000 分球員。
2006 年起,出現膝蓋鈣化,疲勞性脛骨骨折(時 23 歲)
8 季 SBL 生涯,每季平均上場時間高達 35 分鐘。
自 2000 年起出道,至今也 10 來年的光陰,
可惜,台灣的環境一直沒能讓他們有機會更上層樓,帶領我們看到更高的視野。
多年來苦苦效力國家、母隊,換來的傷病折磨,也不是一般人可以領會的,
運動員背後的心酸,準備的辛苦,不是球迷三言兩語,就可以道盡。
田壘 也因為與達欣合約簽到 2014 年,轉眼間,球員的巔峰也將要過去。
如今,多年後,很難得看到巔峰的信安,以及還算健康的田壘,準備在 SBL 冠軍賽較勁。
這麼多年來,兩人老早就成名出道,
卻難以企及林志傑在 SBL 比賽的專注和企圖心,成就他今日球迷心中的地位。
如今,轉眼風華就要過去,
僅以一份祝福的心情,感謝他們這些年曾為台灣籃球的付出。
希望他們好好享受對決,享受顛峰。帶給所有的支持他們球迷一段精彩的故事吧!
S.C.